来源:英超小9直播 发布时间:2024-09-20 18:03:31
6月底,本报报道了位于东区生态科技新城的曙光路正式建成通车的消息,该路为我市首条“海绵道路”。最近几天,市区每天一场雷阵雨,迅猛的雨势正是对道路“海绵”性能的最好考验,昨天,记者对这条“海绵道路”进行了探访。
最近几天的强降雨,曙光路的蓄水和排水效果如何?昨天,在现场,记者随手扒开曙光路绿岛内表层干的鹅卵石,下面就露出了湿漉漉的鹅卵石。在其他一些地方,记者还看到绿岛下凹的水池里还有积水,“海绵道路”蓄水功能显著。
曙光路路边一店主和记者说,道路自6月底通车后,已经历了多场大暴雨。出于好奇,这位店主雨中多次撑伞上路观察,发现水多被蓄积在绿岛和过滤池内,只有少部分直接流入地下管网,道路实现了“蓄水但不积水”的效果。
看惯了市区普通市政道路中规中矩的绿化、排水等布设,记者看出这条路上的不少配套设施有些“不守规矩”,其功能设置让人有些“看不懂”。
在改造完成的曙光路北起点文昌东路路口,记者看到道路中间的中分带绿岛很宽,有七八米,岛内除了栽种有池杉、落羽杉等乔木和千屈菜、旱伞草、黄菖蒲等耐水湿地被外,岛的中央还做了下凹处理,使其成为一个水池,水池内铺上了厚厚一层鹅卵石,立面还栽种了灯芯草、石菖蒲、花叶芦竹等水生植物,整个绿岛自成体系,宛如一个“雨水花园”。绿岛的路牙石也很高,有四五十厘米,为“雨水花园”的建设打下了基础。而普通道路的中分带绿岛就是只种树,不蓄水,普通绿岛的路牙石高度也只在20厘米上下。
曙光路的人行道也与众不同,普通道路的人行道就是在路面上栽种树木,而曙光路的人行道上不仅种了树,还在邻近非机动车道处开出了一个个水池,每个水池长约30米,宽约1.5米,深度四五十厘米。水池里还建有一个低于池底的排水井,井内有管道通往市政管网。
增加雨水箅的数量和单个箅子的面积,以加快路面积水排放的速度,这是近年来我市在实施“不淹不涝”道路改造中常用的办法。可在曙光路上,这样的雨水箅布设很稀疏。在人行道上,记者也没看到普通道路上密集布设的强弱电检查井。
曙光路上述设置都有何作用,负责项目建设的新盛投资公司总师办负责人赵四元一一为记者解密。
曙光路中分绿化带的路基,比常见绿化带路基要高不少,这明显与其他很多城市的“海绵道路”不同。在其他城市,海绵道路的绿化带低于路面,这样路面积水可以第一时间流入绿化带,先经绿化带吸收,多余雨水排到市政管网。赵四元认为,这样处理后,绿岛内很难栽种比较高大的乔灌木,而只能栽植一些耐水湿的水草,景观效果较差,不能营造立体绿化。既然雨水不能直接流到绿化带滞留,曙光路又是怎么来实现吸水这一“海绵功能”?赵四元解释,其实“海绵道路”并不一定要绿岛低于路面,只要实现“蓄(可蓄水)-渗(水可渗透)-净(水能净化)-滞(能滞留雨水)-用(雨水可利用)-排(雨水最终可排出)”的“六字诀”,就可实现“海绵功能”。
曙光路绿岛内铺设鹅卵石的低洼地,下雨时,水流到洼地,中间短时间就是一条小溪流,起到蓄水的作用;随后,水慢慢渗透到地下并净化、滞留;天干旱时,蓄积在地下的雨水可以释放开来为植物灌溉,减少了浇水频率,乔灌木和水生植物的立体分布,也丰富了绿岛的景观。遇上短时间暴雨,绿岛内的植被和土壤“喝饱”后,余水就会通过溢流井进入市政管网,不会造成路面积水。
“最近的大雨后我们做了测算,发现即使是短时间的大暴雨,绿岛也能自己处理70%的水;而且,经过渗透后的水非常干净的,可以浇灌绿化或用于叠水。”赵四元说。
对于人行道上每隔一段距离就设置的水池,赵四元介绍,水池其实是过滤池,路面的雨水流入这一水池后,里面生长的水生植物首先对水中的杂质、污染物进行滞留,池里的土壤吸纳一部分雨水。水池里的溢流井将安装双层透水箅,过滤雨水杂质,余水流入市政管网。
路面的雨水箅为何那么少?赵四元介绍,曙光路作为“海绵道路”,要吸纳充分的水量,雨水箅多了,雨水很快流到地下,中分带绿岛和人行道上的过滤池就不能收集到足够的水量。
如果雨量大了路面雨水来不及排,造成路面积水怎么办?赵四元解释,不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因为路面的路牙石上过不多远就开有豁口,过量的路面雨水可通过它直接排入地下管网,而不至于造成路面积水。
记者还注意到,铺设在人行道上的都是清一色砖块,仔仔细细地观察发现,这些砖块的“毛孔”要比一般路面的粗。赵四元介绍,这些砖块与普通的砖块也不一样,它们都是可透水材料,下雨天,雨落到砖块上,可以很快渗下去,每一块砖就等于一个蓄水模块,让雨水不留在路面,方便行人走路。除了砖块透水、蓄水,砖块下的垫层铺设的也是透水混凝土,雨水能够很快渗入地下。
人行道上为何不见检查井?赵四元介绍,曙光路和其他道路一样,也布设有几百个检查井,只是在道路建设时做了“伪装”,井上铺设了面砖,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路上看不出井盖,这样做才能够保持路面的美观,符合曙光路景观大道的定位。
此外,曙光路铺设的是“SUP”沥青,它的最大好处是耐高温、防车辙,避免路面起“波浪”。
赵四元介绍,曙光路是生态科技新城也是扬州首条“海绵道路”,所谓海绵道路,就是道路可以像海绵一样将地面积水迅速吸收,在需要时可以将水释放。这条道路在去年规划设计时,生态科技新城就要求将其建成“海绵道路”,并派员赴深圳、重庆和省内镇江等先行城市进行考察学习,并聘请国内知名的“水弹性城市”建设方面的专家进行指导。在借鉴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也对曙光路“海绵道路”建设方案进行了优化。建设方案力求展现生态科技主题,贯穿水弹性城市理念,实现共生“绿量”与“特色”的完美结合。
生态科技新城规划建设局负责人韩青介绍,海绵道路是水弹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体现生态和高科技相结合的道路,是未来城市道路的发展趋势,曙光路是扬州第一条按照水弹性城市理念打造的海绵道路,按照高标准来建设是有必要而且有意义的,也符合生态科技新城的定位。不仅是曙光路一个项目,其实生态科技新城在规划编制时,要求把水弹性城市理念落实在每个项目建设中,不光是道路,还包括房屋建设、园林景观打造等,在即将建设的韩万河中,也要将其打造成“海绵河道”,从驳岸施工到水处理、植被选择等都将得到体现。
这是一种形象的表述,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拥有非常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拥有非常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2020年,我国城市20%以上建成区要自然存储70%的降雨。2030年,全国城市80%以上建成区要达到这一指标。
Copyright © 2014.小9直播平台 版权所有豫ICP备15000255号-1